證嚴:「清平致富」對抗不景氣
中央廣播電台 (2008-12-30 07:36)
2008年即將在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中落幕,慈濟功德會證嚴法師特別提出年終感言與建議。
她呼籲台灣社會以「清平致富」精神對抗不景氣,在不景氣年代回歸平平淡淡、克勤克儉、少慾知足、務實顧本,生活自然變得富裕,台灣社會自然能夠度過難關。
歲末年終,證嚴法師在慈濟精舍向來訪的媒體記者表示,她在日前出版《清貧致福》一書後,台灣社會已更加面臨經濟不景氣挑戰,因此她進一步提出「清平致富」精神,希望以此改變人心。
證嚴法師指出,社會出現不景氣,「其實都是喊的聲音比實際狀況大」,天下還有很多地方窮困,多少地方大雪紛飛,多少人必須挨餓受凍,台灣已經很有福了。「台灣日子已經夠好了,台灣人若願意勤儉,台灣也不會貧到哪裡去」。 她認為,越是金融風暴、經濟隱憂的年代,越要學習腳踏實地,學習顧本,教育人人都回歸人本思想,回歸清淡人生,養成根本生活。 證嚴法師呼籲台灣社會,面對不景氣環境,需要學習知足,彼此祝福,「寧可貧,也不要有貪與亂」。
證嚴法師近日也向慈濟志工強調,在艱苦的時候,消費更要花在需要的地方,單是鼓勵消費,卻沒有導正消費的觀念還是不夠,必須克勤克儉才能清平致富,平平安安過日子、心中有愛就是福。針對企業紛紛裁員、採取無薪假,造成勞工生計困難。
證嚴法師認為,如果要企業不裁員確實也很難,過去工業膨脹太快,這是虛擬工業的假象,工業發達時,不斷往外擴張、擴廠,員工就需要很多,但現在景氣不好,企業自己確實也自身難保。
她強調,勞資雙方必須彼此感恩,才能共度難關。資方必須懂得照顧勞方,沒有勞工,資方就不可能有事業;勞方也要感恩資方,如果沒有資方的創業,勞工也無法生存,雙方都必須學習彼此感恩。 不景氣造成各界善心捐款縮水,許多社福團體陷入困境。證嚴法師對此呼籲,台灣社會應該節儉一點,積沙成塔,滴水成河。她指出,當初慈濟志業也是從一天存5毛錢的「竹筒歲月」開創,雖然一無所有,但是克勤克儉,有朝一日還是有能力可以幫助別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