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吸引外資宜自由開放 勿採高壓

吸引外資宜自由開放 勿採高壓

中國時報 / 張景為╱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 2010/04/21

殷乃平:台灣的經濟結構正面臨轉型,這是無庸置疑的,我們已從過去的勞力密集產業,發展成資本密集產業;如今高科技業者不停外移,所以台灣又逐漸轉變為服務業導向的型態,至於服務業的發展規劃,金融算是很龐大的一塊,但台灣的金融市場卻一直很險峻。

至於外資來台,對台灣一定會有衝擊。舉宏�為例,其中外資持股高達六十%到七十%,如果總部要求宏�搬移到國外,台灣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

外資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根據證交所的資料,現在還有五十檔國外公司等著在台上市,只是我們也要留意外資當中的對沖基金(hedge fund),賺飽了錢就跑。

台灣現階段正處於外資套利的窘境中,雖然央行不斷危言恫赫,但不見成效。由於本身的金融環境就不安、結構不健全,加上政府採取高壓態度,而不是自由開放地吸引外資,像現在大陸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來台投資也有諸多限制,這是我們打不開的結。

廖惠珠:根據投審會的數據,在二次石油危機前,來台投資的外資才兩億多元,成長到現在,已經是多得不得了。但值得我們警戒的是,金融海嘯後,世界各國各產業的外資比重普遍下滑,但台灣的降幅卻特別大,而且近兩年來,短期進出台灣股市的對沖基金日益增加。

聯合國的資料也指出,近幾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外資到中國大陸投資,中國以上兆元外匯存底到處投資、進行併購,現在國際上哪裡沒有中資?如果我們強制規定「有中資就要排除」,真的會很難生存。

廖世昌:不論對外資的保險業或壽險業來說,台灣的環境確實是險峻的,即使有龐大的資金,一旦環境惡劣,就可能要承擔很大的利差損,所以這幾年來,外資的保險、壽險業者才會不斷逃跑,交易或被併購的價格也往往不太理想。

在此客觀的環境之下,台灣的主管機關似乎採取更開放的態度,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讓外資來共同協助解決市場的困境。另外,不必過度擔心禿鷹問題,因為保險業屬高度監理的產業,外資進來的經營與投資,都在主管機關的監督範疇之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