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祭出「打房」政策,原意是希望苦民所苦,但幾個月下來,豪宅價格越炒越高、投資客也絲毫沒被打怕,依舊還是持續往房市挺進,雖然公開批評炒作風氣的央行彭總裁,人氣指標繼續加分,但想要買房的民眾還是苦不堪言。
觀察政府目前的各項作為,沒有一項達到目的,包括計畫課徵豪宅稅,停止標售國有土地等。
換句話說,政府一波波的打房政策,絲毫沒有嚇止住豪宅買主、投資客依舊故我,表面上,這是選擇與大多數的庶民站在同一陣線,但無助於解決買不起房屋的小老百姓困擾。略有能力者,也只好咬咬牙,被迫追高前進,房市就像是吹泡沫般越吹越高,漸漸演變到不能控制的地步。
實際上,房價高是一種市場機制呈現出來的結果,無論是士林官邸案是否值得每坪300萬,那也是買賣雙方的你情我願市場行情。就像民眾到超級市場採買,魚子醬高貴、沙茶醬平價,都是市場交易的結果,要選擇哪一種當填飽肚子的佐料,就依自己的口袋深度來選擇。
對照房地產也是如此。剛出社會沒多久新鮮人,看北市信義區大坪數的豪宅,抱怨難免有,當然是望屋興嘆,但說穿了,這不是他的菜,政府應該做的,是要讓他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有合適的標的可選擇,而非把正事擺下來,投庶民之所好,做一些口水政策。
所謂的正事,就是扮演市場協調者的角色,幫忙增加供給,配合積極建設大眾運輸系統,讓交通網便捷,市區的範圍擴大後,民眾也能買到自己屬意的平價房子,才是正本清源的辦法。
但現在,政府選擇積極打房,甚至要追查銀行貸放情況,可以斷言,倒楣的將是乖乖牌的公營行庫,房貸量會因此減少,民營銀行或外銀說不定還成為受惠者。捨本逐末之餘,那些買不起豪宅的民眾,依舊沒有平價的住宅可買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