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億美元通過後的挑戰
2008-10-06 中國時報 【劉憶如】
美國股市上星期清楚展現「利多不漲」,「利空大跌」的負面情緒。上周一眾議院否決了紓困案,道瓊創下史上最大跌點,全球股市也陪著摔個鼻青臉腫;上周三、上周五分別由參眾議院通過了加碼修正版八千億美元的紓困案,美股照樣不捧場,擺明了市場雖認知紓困案不過就要天下大亂;但亦同時認知即使紓困案通過,挑戰才正要開始。
創下自九一一以來最大單周跌幅的美國股市,上星期清楚傳遞的仍是市場上強烈不安的訊息。信心是否會因最近種種激烈的美國政府救援與干預而回復呢?很不幸地目前仍沒有答案。
市場傳遞著不安的訊息
這就像一場原本正面快速來襲的風暴,在途中因為外力的干擾而暫時原地打轉,我們期待它會轉向,我們更期待它的力道會大幅減弱,但目前卻只能仍在密切觀察中。八千億美元能買到的,當然希望是化解風暴的力量;但如果無法做到,至少也希望買到多些準備的時間。
對美國以外的國家而言,準備工作也必須更加加快腳步了。歐洲的風暴上星期接連爆發,英國、德國、法國無一倖免。愛爾蘭甚至宣布,國內銀行的存款保險提高到百分百,吸引了大量歐洲,尤其是英國的存款資金大挪移,造成英國政府不得不在前天將存款保險上限由每個帳戶三萬五千英鎊提高到五萬英鎊的額度。美國幾十年來不曾調整的存款保險上限,亦在這次紓困案通過的同時,由每個戶頭十萬美元提高到二十五萬美元。
其實提高存款保險額度的動作本身,就製造很多緊張氣氛。因為直到目前,即使美國前五大投資銀行中有三家已經消失,最大的保險公司AIG在接受聯準會八百五十億美元貸款後亦仍前景不明,但至少收受一般民眾存款的商業銀行仍屬安全地帶。美國參議院上周三對原本七千億元的紓困案加碼一千億元,包括用來充足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理賠資金,也許是對「最壞情況」的可能發展,亦先加以準備吧!
相對於一九三○年代許多排隊在銀行門口爭相提領現金的情況,今日的「流動性危機」有著另外一種面貌的展現。跨國銀行間對各國不同的貨幣隨時互相的拆借,構成現在國際金融業務的主軸。但自從九月中投資銀行雷曼出事,美國聯準會宣布不救以來,市場上信心大幅喪失,國際間的拆借市場也因而發生了資金急劇耗竭的狀況,這也是基本上為何八千億美元的紓困案需要緊急通過,以試著恢復市場信心,才能解決目前這個一般人忽略,但卻實際存在著的「流動性危機」。
一場全球「流動性危機」
當市場失去信心時,即使資金充沛,卻仍會產生信用緊縮(credit crunch)的問題。其實美國才剛在九月十八日對全球各大央行增加了一千八百億美元換匯額度,九月二十九日又對英國及日本央行新增六千二百億美元,目的皆是為了讓跨國銀行之間如果無法順利拆借美元,可向各國央行求援。但銀行間如果真的失去了彼此拆借的信心,而須靠各國央行支應,則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八千億美元的作用,也是第一步最嚴苛的考驗,當然因此是期望能夠讓銀行彼此之間的信心可以回復。
如果銀行連拆借給別家銀行都有顧慮,那麼對於企業和個人的放款當然大有問題了。許多因為無法得到同業拆借資金的銀行,只好對企業雨天收傘。而正是透過這種管道,金融的危機可能快速轉變成為全面實質經濟的危機。對一家正常營運的企業而言,如果原本預期可以順利展延的貸款出了差錯,則就可能因而發生問題。屆時連環發生的骨牌效應,也正是上星期八千億美元過與不過間,最令人憂心之處。
金融、經濟危機築防火牆
銀行提供給企業的間接融資之外,這三周以來的直接金融市場亦出現大問題。許多信用評等優良的企業發行的商業本票亦發生求售無門的窘境。經過雷曼事件,甚至全球最著名的信評公司亦不再得到信任,手頭上有現金的人更不願貿然將錢隨便借出,直接金融因而急速萎縮情況下,企業籌資便遭到極大的困難。
八千億美元過關後所即將面對的,因此,不但是間接金融,也更是直接金融市場是否能恢復正常運作的挑戰;而唯有通過這項考驗,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之間,才能建立起一道最起碼的防火牆。
(作者為大和總研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