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Googlers站上世界Google
數位時代 │ 2008-08-01 《數位時代》採訪=何宛芳
數位時代 │ 2008-08-01 《數位時代》採訪=何宛芳
二○○八年初夏,在台北一○一大樓的七十三樓,一場新辦公室喬遷派對正在舉辦著。眼光一掃而過,只見本應是單調沈靜的辦公隔間,卻洋溢著五彩繽紛的創意,還有員工笑鬧著分享自己的設計理念——這裡就是Google台灣工程研究所的家。
兩年前,Google台灣第一號員工簡立峰正式報到;二○○八年,台灣Google的員工數已突破七十人。這樣的規模其實並非業界數一數二,但為什麼所有業者都不敢等閒視之?除Google向來將高難度的徵才,視為企業形象的一環,讓進入Google彷彿與優秀、傑出劃上等號。更因為Google是第一個將在地團隊視為第一線研發,不以在地化為限布局全球的企業。但也讓人好奇,這團隊的幸運兒們,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負責Google Maps計畫的Google軟體工程師Andy,對問題的答案出人意料的簡單:「我們只不過是擁有對軟體與程式的熱愛而已,這裡有很多這樣的人。」回想當初以困難著稱的求才面試,他也只是淡淡地形容:「其實也就像一個討論會。」難的部分,不過是在於如何把自己了解的知識,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表達。
簡單一席話,便帶出了Google工程師,也就是所謂「Googler」的共同特質:熱愛軟體、善於溝通,「那種熱愛是講到程式,眼睛就會亮起來的,只要看對方眼睛有沒有發亮,就知道他是不是也擁有Googler的特質,」Andy如此說。
外人很難以想像的面試與工作情境,但這一切對於身處其中的Googler卻再清楚簡單不過:所謂的面試,就是用Googler找Googler,靠著「物以類聚」的哲學,建立以熱情為核心的團隊。而可以用二○%的時間做自己的事......,讓外界欣羨的自由管理風格,就是要讓這些工程師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熱情、自主開發。
「在這裡,就是有一種老子無為而治的感覺,」Google軟體工程師Hsin-Chen如此形容。少了那些由上而下的管理壓力,多的是同儕間緊密的橫向溝通。所有進行中的研究計畫,全都公開在內部網路平台上,有興趣的工程師,即使在千里之遙,都可以志願加入。
此外,只要任何一個人感到不足或需要幫助,只要一封電子郵件,就可收到來自世界另一端的熱情回覆。Hsin-Chen指出,「這裡的人永遠有時間給別人,真的很神奇。」
此外,只要任何一個人感到不足或需要幫助,只要一封電子郵件,就可收到來自世界另一端的熱情回覆。Hsin-Chen指出,「這裡的人永遠有時間給別人,真的很神奇。」
就連公司內部隔間都設計成開放空間,也就是所謂的「cube」,方便工程師相互討論,「創全球先例的台灣Google Maps國道交通流量顯示服務,就是在大家的開放討論下,花了一個下午完成的,」Andy表示:「我們就是每天在燒著自己那種『熱愛』的火花。」為著任何一個可能改變世界的機會。這樣的想法,就是緣起於Google無論在哪,都是以全球產品作為研發方向的堅持。
人才特殊性成台灣優勢
「與以前外商的作法不同,我們在台灣不做localization(本土化),」Google台灣研究所所長簡立峰指出,軟體研發的教育與知識都是全球通用,沒理由產品研發就得局限於在地市場,他希望將在地的硬體優勢導入全球產品的開發。
簡立峰表示,Google創辦人的一貫態度,就是在全球有人才的地方都設置研究開發團隊,而台灣的人才特殊性,更為台灣在Google全球版圖中,搶下了一席之地,「台灣的軟體人才,普遍都具有相當的硬體知識,這在Google大都以純軟體工程師為主的環境中,是一大優勢,」他說。
「與以前外商的作法不同,我們在台灣不做localization(本土化),」Google台灣研究所所長簡立峰指出,軟體研發的教育與知識都是全球通用,沒理由產品研發就得局限於在地市場,他希望將在地的硬體優勢導入全球產品的開發。
簡立峰表示,Google創辦人的一貫態度,就是在全球有人才的地方都設置研究開發團隊,而台灣的人才特殊性,更為台灣在Google全球版圖中,搶下了一席之地,「台灣的軟體人才,普遍都具有相當的硬體知識,這在Google大都以純軟體工程師為主的環境中,是一大優勢,」他說。
Google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也曾指出,台灣網路人口年輕,而且對新科技接受度也高,「相較於美國平均年齡四十五歲的網路使用者,台灣的網民似乎更具有代表性。」簡立峰也認為,繁體中文市場包含港、台兩地,前者重金融、後者重資訊科技,正好都是亞洲市場發展的共同方向。文化上,兩者不僅保存了東方保守性格,但對西方的接受度也相對高,讓這裡成了亞洲新產品實驗的絕佳場地。
Googlers在台灣證明了,即使是小而遠的團隊,靠著對軟體研發的熱情,也一樣可以跨越空間與距離,凝聚開發力量。這些Googlers為台灣帶來的,是競爭、是刺激,也是一種關於網路產業的新標準。未來台灣與Google還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這一次,全世界都會看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